由左至右依序是:遮光鏡、微距鏡、魚眼廣角鏡
其實已經收到2、3週了,
但前幾個周末都是陰雨天氣,
好不容易等到這個週日陽光充足,
決定跑去試試~雖然後來都在拍室內XD
而且後來才發現~由於鏡頭視野大小的關係,
只有手機比較合用~連我的舊相機都不太適合。
一開始就鎖定要去台灣文學館、附近的孔廟、山林事務所,
不過先去誠品買東西完抄小路過去時,
經過高中母校門口,
午後陽光下~某個角度看過去還真美,
但就在我折回去想拍時,
門口已經聚集了一群學妹~就作罷了。
來到台文館~很幸運的還有停車位,
由於剛剛騎過來已經看到孔廟一堆人了,
想說先去山林事務所,
滿心以為在小建築後會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景,
沒想到~差不多就是兩棵「夫妻樹」跟小庭院而已,
有點失望就沒拍了。
直接前往台文館,
由於南門路那面的建築較有特色,
還是習慣從那邊繞過去,
先拍一張全景~礙眼的東西還真多,
往前走一點~雖然視野也較小,但畫面乾淨些,
接下來到正門口去試鏡頭,
正常版 魚眼廣角鏡版
其實門口人也很多~兩張左下角的老伯跟情侶都很搶戲^^
感覺鏡頭透光率不是很好~剛好這個角度陽光又被建築物擋住了,
不過收入鏡頭範圍真的有廣一些的,
魚眼鏡就是會稍微變形、邊緣模糊,
加上特效鏡頭、手機鏡頭的視野差,
四個角產生暗處~似乎更有LOMO的風格^^
進入文學館後才發現這個月有在舉辦攝影比賽,
難怪剛剛外面再拍的人還挺多的,
雖然這裡觀光客本來就很多,
但先前好像內部好像比較不能光明正大的拍的感覺,
每次來都會先去「臺灣文學的發展」常設展看看,
台灣文學兩大意象之一「鐵枝路」,(另一個是「牛」)
其實我應該用錄影的,
車窗上是有影片仿列車行進的感覺,
同時搭配林強的〈向前走〉音樂,
個人覺得還滿有fu的~
但年輕一點的小朋友可能對這首歌沒印象吧XD
另外還有一些台語、客語詩、經典台灣文學作品的展區,
在先前的文章 台灣文學館朝聖之旅 中有介紹過。
接著還看了這個~臺灣省議會第七、八屆(1981-1989)檔案史料特展
不過看完我只記得兩個點:
1.第七屆議長─高育仁,是台南人,好像小時候就對這名字有點印象。
2.原來師範學校是在1986年全面改制成師範學院的,
即使以前每年校慶似乎都會話說校史,
但我通常只記得開頭跟結尾-_-"
反正在2005年未合併的又全面改制為教育大學了。
最後看了「大河浩蕩:鍾肇政文學展」,
其實他展覽時間快結束了~只到2009/4/1,
只是我之前比較少繞過來這邊的展覽室才一直沒發現,
鍾肇政的代表作應屬《台灣人三部曲》─〈沈淪〉、〈滄溟行〉、〈插天山之歌〉,
這三本是所謂的「大河小說」,
另外就是有改編成電影的《魯冰花》,(〈插天山之歌〉也有電影)
特展裡有一些模仿經典之作的場景、裝置藝術,
先來看以書影製成的燈~形狀也是打開的書,
這裡測試了一下遮光鏡~好像不是很有效,
不過他原意似乎是遮掉反光~所以不該這樣對著發光體拍,
這書櫃應該是要呈現《台灣人三部曲》的意象,
在這裡又試了一下魚眼鏡頭的室內拍攝效果,
一邊拍一邊想到盧廣仲〈淵明〉單曲的封底,
其實對LOMO有興趣也是從那邊開始的,
依舊是魚眼鏡頭~
只是覺得畫面有趣才拍的,
剛剛找了說明~
左上方的天狗追月、大老鼠&被遮住的1/2倍的貓,
是《魯冰花》裡小畫家古阿明畫作中的世界。
台文館真是個沉澱心情好地方,
有時也會有一些有趣的展覽,
偶爾去繞一繞會有有趣的發現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