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DSC01398.JPG

所謂錯過,並不是什麼「如果那時再努力一點」, 或「要是做了另一個決定」就好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─張蕙菁〈給冥王星〉

 

我想很多人是因為看了〈下個星期去英國〉的MV才認識這本書,

說來慚愧~雖然我一直有在關注張蕙菁這個作家,

不過這本書在去年歲末購買之後,也直到最近看了MV才拿出來閱讀,

大概是因為張蕙菁是歷史系的,

受到學術方面思為訓練、大量閱讀史料的緣故,

有時一些觀點會滿特別的,

在本書裡也有大量與歷史事件相連結、對照的篇章,

以下節錄一些較有感覺的句子~簡單的說說心得而已:

 

有些人你也是在小時候便認得了他們,但卻在多年不見,各自已在人生另一個階段時,

重新有了一種成人對成人的關係,像表哥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─〈姨丈〉

 我也有一些年紀相差很多的表哥、表姐或堂哥、堂姐,

以前他們總把我當小孩~所以也不太會跟我多聊,

尤其是他們上高中、大學之後,

其中還有一些是只有過年過節會見到面的~更是不熟,

等到我也上大學以後,

因為多數人在台北~有時長輩會想約大家聚餐,

由於我年紀小~就負責聯絡囉!

漸漸的其中幾個又熟了起來,

開始上班之後,

有家族聚會時~也稍微可以插上一些話題,

感覺比較像是成人對成人的對話~此時真的會有長大了的感覺。

 

 

最後一次見到你的路口,我現在才明白那原來是一條河,或是一道地層下陷,

從那裡開始時間有了不停的轉速,我們再也不站立在同一個地面了,

從軌道最靠近交錯的那一點,逸出朝向全然不同的宇宙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─〈給冥王星〉

有些人可能曾經很熟悉, 

因為升學、就業或是種種原因而分別了,

也不知怎麼的就總是沒有見面的機會,

或許偶爾還會從一些共同的朋友那聽到一些彼此的消息,

甚至你根本就有他的聯絡方式...或間接可聯絡上的管道,

但就我來說...如果不是要辦同學會類之類的,

總是會覺得突然去聯絡人家似乎怪怪的,

嗯啊~我個性中就是有這種彆扭的部份,

會想...我很在乎這個朋友...但人家是不是也這麼想呢?

如果聯絡了...是要約出來聚聚嗎...見了面會沒話說?

若這朋友還恰巧是個異性~還會想說人家父母會不會覺得很奇怪這類的,

反正我就是個想太多的卒仔~~所以許多朋友就這麼默默的消失了,

在最初提到陳綺貞的〈下個星期去英國〉MV裏引用的也是這段,

感覺觸動了心裡的一個角落,

這首歌說的又是另一個情況,兩個曾有過相同夢想的女孩,

現在雖然同樣堅持在音樂的路上~卻是全然不同的方向,

似乎靠近卻又遠離,

唉~好朋友若是遇到兩個人在事業或是某個共同領域的成就高低有別時,

只要有一方有覺得黯然的心情或是介意時,往往是友誼斷裂的開始,

而人生中的很多事、很多抉擇,

常常都要等事過境遷之後你才明白其中的影響,

而這個「之後」可能是一、兩年...也可能是一輩子,

只能學著讓自己做不後悔的決定,

又或是選擇寧願後悔也別留下遺憾。

 

另外在朵朵小語裡也有看到冥王星的篇章,

在你個人的太陽系裡,距離最遠的那顆星,已經被流放到軌道最外圍,

所以你又何必念念不忘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─朵朵小語《花開的時刻‧冥王星》

我想冥王星還是多半給人一種「遙遠」、「例外」的感覺,

還有部電影《冥王星的早餐》還沒看過, 

有空在去租來瞧瞧吧!

 

 

我與柯裕棻聊起這《韓熙載夜宴圖》時,她也在書刊上看過這畫,但不知怎麼竟有種印象,

以為前兩段與第三段分屬兩張不同的圖:「原來是同一幅畫啊,竟然像是兩個時代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─《一千年夜宴》

柯裕棻也是我喜愛的作家之一,她們兩人的筆調都有種「冷靜」的感覺,

但卻又有著各自特色~(我評論的課一向分數不高,就靠大家自己去體會吧!),

哈~其實一開始看到這裡只是驚覺原來他們是朋友,

而本篇對於《韓熙載夜宴圖》的由來典故、對於細節畫面的聯想都說的很詳細,

即使沒有真的看過這幅圖,

大概也能約略的感受到在熱鬧的筵席之後,

終歸曲終人散的蒼涼感~而與自身的經驗相連結,

雖然以前也去過故宮逛大街,

高中美術老師也帶我們欣賞了不少國畫,

說不定這幅在歷史課本裡還有出現過,

但我從未像這樣仔細的閱讀一幅畫,

也許以後有機會能品味出另一番樂趣。

 

對許多人而言,周末晚上不該在家,應當去玩,是城市藏的強大邏輯,

不斷更新主題的餐廳、夜店、雜誌的上報導,都給你一種印象,

周末就該是玩樂的─好像玩樂才是人際關係成功的證據,消費時代的美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─〈尋歡作樂〉

已經忘了何時開始看PTT的美食板,

其實我不是那麼重吃的人,

但有時是有朋自遠方來,

總要有些口袋名單可以好好款待人家,

另外就是在心情低落時~會需要一些甜點的慰藉,

不過最近發現我很想念師大夜市一代的雲泰料理,

這應該也可算是一種另類的鄉愁吧!

目前還在台南沒找到好吃的泰式料理~有人知道的話要記得告訴我喔!

 

 

 另外像〈手工鞋作坊〉裡提到,

一直以為〈木偶奇遇記〉裡製作小木偶的是個老鞋匠,

這種像是「銘印」一般的錯誤印象,

我似乎也有過幾次,

最蠢的應該是小時後一直以為有句成語是叫「臥膽嚐薪」,

明明不合邏輯卻不疑有它 XD

 

還有〈暱稱的流浪〉一篇,

訴說著許多人慣常再MSN上以暱稱作一種「小型的廣播」,

半公開卻又有著侷限性,

這種比喻還挺有趣的, 

也很貼近事實。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4度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