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的角度超像北師大禮堂~大概是都有日式建築的拱門&長廊的關係
這已經是兩週前(4/12)去的了,當天不知道地方第四台跟什麼廠商有合辦一個活動,
總之當天有開放參觀就對了,平常是要先跟「自來水公司 第六管理處」申請參觀,
如上連結~也可以線上申請喔!不過缺點是太熱鬧就少了一點神祕感^^"
你看看~~還有舞台車!聽說旁邊是母校學妹組成的儀隊~要上台表演
(謎之聲:母校何時有儀隊了呀?以前校慶都是管樂隊出來權充一下)
維基百科的介紹:
原台南水道是臺灣的文化資產之一,為日治時期由日本人于大正元年(1912年)基於當時台南市街之飲水需求所設置,為可供應約10萬人需求的現代化自來水基礎建設,對台南地區之經濟發展亦有相當的貢獻。水源地內昔日的舊辦公室、檢驗室及輸水、淨水設備和發電室等。另有濱野彌四郎碑座、日本皇太子手種黑松及老樹數十株等。區內的生態豐富,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,也保存當時自來水設施及記錄著現代化工程的發展,具休閒及教育性質,為相當珍貴的史證。
台南觀光局的介紹:
原台南水道於2002年11月經前台南縣政府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,2005年6月23日指定為國定古蹟,也就是一級古蹟。目前台南水道管理單位屬台灣自來水公司第六管理處。
台南水道是日治時期提供台南市乾淨自來水的重要設施。象徵台南地區現代化的歷程,為全台大型水道設施保存最為完整者;這套系統從日治到戰後使用未曾間斷,是自來水工程演進過程的見證者。
園內除古蹟建築、設備極具價值,更因為水源保護地而擁有未受污染破壞,而擁有自然景觀與豐富的生態,非常值得一遊。
我是不太懂建築,不過大家看到這個屋架都很著迷的一直拍,
後來從外面看才發現中間那行是挑高的窗戶。
對了~~這個地板原先全是檜木鋪設,但戰後整修時被換成廉價的木板
06有看沒有懂的古今淨水流程對照,重點是都有加化學藥劑跟過濾
15激似大禮堂又一張,其實就是快濾筒室的另一頭所連接的辦公區
大概是因為以前輸電不方便,淨水場自備燃燒煤炭的鍋爐來從事火力發電,
用以推動馬達將水送到對面山丘上的淨水池,準備供應至台南州治。
(節錄自簡介摺頁)
介紹寫載重可達「2英噸」讓我感到有點困惑,便查了一下
廣義的英噸又可分為長噸(long ton)和短噸(short ton)。
公制換算:
31 這後面還有一些建築物好像才是淨水池,不過當天有拉封鎖線及放圍欄,可能是人手不夠,不開放參觀
以後有機會可以申請再去探險,之前看到很多人拍一個像小碉堡的地方,
這次倒是沒看到,可能就隱藏在後方建物中吧!
參觀資訊:
地址:台南市山上區山上里16號
交通資訊:南下北上:2高新化系統交流道→台20→縣178→鄉184路口→原台南水道
(小提醒:入口剛好位於縣178一個彎道附近,大門有個半圓型凹入,還有兩大排椰子樹)
請參考Google的街景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