啊!原來我沒介紹過(大驚)!
最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,
加上之前的老朋友似乎也搞不清我所謂的「電腦繪圖」,
繪的到底是什麼圖 ?
(哈~我每次都只跟人家說不是美工那種XD)
那就趁機來簡單介紹一下吧!
首先來解釋一下我的職稱「CAD/CAM工程師」,
聽起來好像還滿嚇人的~~ㄏㄏ
其實這代表我工作執掌的兩個部份,
1.CAD─ computer-aided design 電腦輔助設計
這裡的設計是指設計「模具」,是一種用來生產產品的用具,
概括的說就是設計如何生產產品啦!
之後再寫一篇簡介模具的好了。
2.CAM─ computer-aided manufacturing 電腦輔助製造
通常業界俗稱「寫程式」,
但不是你想的那種~不會用到java或什麼寫程式碼的東西,
通常繪圖、加工的軟體會是一個套裝的,
我的工作就是根據設計出來的模具,
「想像」如何將一塊四四方方的模材加工成所要的樣子,
然後在軟體裡輸入一些刀具直徑與類型、轉速、進給、每次切削的深度等加工所需的「參數」,
讓他進行「計算」~畫面上便會出現「刀具的加工路徑」,
最後經由一個通稱為「後處理」的步驟,
將剛剛所寫的程式轉換為機器可讀取的程式碼,
一般會是以windows作業系統裡「記事本」的檔案形式出現,
但會將副檔名改為「.nc」~業界稱NC程式。
哩哩扣扣講了這麼多~我想大家還是一頭霧水,
那就來圖解一下吧!
圖一:客戶的產品圖
大家應該看得出來這是個盒子~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,
姑且就稱之為上蓋、下蓋,
理論上需要開兩副模具~每個產品都至少需要有公模、母模才能生產出來,
但這次客戶要求將上、下蓋的公、母模分別合併,
於是就變成下面的樣子~這是從上面俯瞰的上視圖
圖二:左邊公模,右邊母模
由左至右分別為上蓋公模、下蓋公模,下蓋母模、上蓋母模, (附上顏色對照)
請試著想像一下把兩個紅色圈圈對準~像摺紙紙那樣對折,
就是所謂公母模合模的步驟~所以現在乍看上下蓋的位置在模具上是相反的。
接下來是「大家來找碴」的時間啦!
請依據第一張圖紅筆圈起來的部份,對照兩張圖的差別~~差別在加工前所必須做處理的一些小步驟,
(提示:可以依照凹凸的程度來看)
圖3-1:初步拆模完成
圖3-2:模具完成
答案揭曉~~
A、D ─ 圖3-1中原有圓柱狀的東西,業界稱「心仔」或「入子」,
通常客戶會自己處理這部份,所以我加工時必須將這些小柱子收起來,
並補上一個平順的面,業界稱「靠破面」。
B、C、E ─ 純粹補上「靠破面」。
F ─ 因客戶希望做兩種花樣可抽換式的入子,所以把圓角矩形及上面藍色柱狀物的部分獨立出來加工。
這算是比較單純的模具, (可別以為我每一件工作都這麼輕鬆呀!)
所以接下來就可以進入加工的步驟囉!
圖4:加工畫面
讓大家看一下使用軟體時畫面的全貌吧!
我目前主要使用的是「Hyper Mill」這套軟體,
畫面兩側、上面第二排的那些icon全都是繪圖時會用到的指令,
有些icon旁有小小的三角形就表示還有下拉式選單,
至於最上面那排則是一般存檔、設定、分析、量測之類的輔助工具,
繪圖畫面左邊那個寫了很多字的白色框框,
稱之為「工單」~~就是列出程式的清單,
快點兩下即可編輯程式裡的參數。
另外,
有時需要其他加工廠商的配合時就必須使用「工程圖」來做為溝通媒介,
工程圖是以2D平面圖方式呈現的,
可以電子檔的形式傳送,
也可以列印出來給現場加工的人員判讀~作為施工依據,
因此有一套既定的繪圖標準、規則~才能使各種加工手續順利進行,
現在很多軟體都有直接從3D轉出2D工程圖的功能,
像上面這張就是單純的轉出來而已,
真正使用時還必須再做編輯、標註尺寸等等的,
就不在這裡說明了。
大致說了一下~不知大家了解了沒?
盡量用口語化說了,
不過有些術語很難再多做解釋~怕反而會變的不清不楚,
在公司抓圖只能用最陽春的「鍵盤按鍵+小畫家」,
存成JPFG後會有色差、解析度變差的感覺,
將就著看一下唄!
下一篇在來解釋一下什麼是「模具」,
這兩篇大概會先置頂一個月左右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