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是模具的簡介
模具是什麼呢?
凡舉需要大量生產的東西都需要用到模具,
不論材質是塑膠、金屬或是其他加熱後可成流體的都會用到,
產品應用的也相當廣,
大至汽車零件、車燈、電視外殼~小至布丁杯、湯匙等等,
總之就是在你生活中無所不在~只是你沒發現而已!
我想還是用圖解的比較快,
由於沒空重新弄圖~就拿以前作業的圖來用,
這跟上一篇介紹的用不是同一個軟體畫的,
不過對這篇頁介紹的內容而言是沒差的,
以下是針對我業務範圍較常用的「塑膠成型模」做介紹:
圖一:整副模具前視圖
配合塑膠「射出成型機」的使用,
一副完整的模具可分為「固定側」、「可動側」,
各由許多零件組成,
其中固定側最主要的部份是「母模」,
反之~可動側則是「公模」,
這兩個東西是我工作上會加工到的部份,
其他則是有專門製作「模座」的廠商依一定的標準尺寸去製作。
再來公母模分別翻開來看,
圖二:固定側(母模)
圖三:可動側(公模)
這是一個玩具相機的模具,
圖二、圖三中央分別有一塊紫色的部份,
我們稱之為「心型」→構成產品的主要形狀,
外面灰色的部份則稱「模殼」,
這是在客戶有大量規格相似的產品時,
可將公母模的心型做成「可替換」的方式,
外部的模殼則可配合多副模具重複使用,
主要是為了節省成本,
通常心型部份的材質要較硬、較耐用的~模殼可較差些,
但實際上多數客戶會以一體成型的方式來製作,
也就是說~不會有圖上顏色分界那樣子~是直接一整塊模材去加工的,
可以參考圖四下方的公模,
一方面是產品的變化很大,上游廠商也不同,
另一方面也可減少誤差的機會。
講了這麼多,
應該會有人問怎麼分公模、母模?
比較正確應該是看它安裝在固定側、可動側中的哪一側,
但直觀的說~~多數情況「公模是凸的」、「母模是凹的」,
當然在加工實務上為了配合形狀、其他種種因素會有例外情況,
那就不在此探討啦!
因此在公母模合模後便會產生一個「腔室」,
簡單說就是一個可供塑膠流動填充的空間,
這個空間=產品的實際形狀,
塑膠射出完成~開模的情形就類似圖四, ( 省略公母模以外的零件)
中間深紫色的就是產品。
圖四:模具開啟
終於介紹完啦!
還是要聲明一下,
這兩篇都是介紹給「外行人」看的,
請各位業界先進不要來挑剔、挑戰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