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猶如方糖,對吧?
有稜角的、易碎的、荒唐的、甜蜜的,
這種甜蜜是要親身用舌尖的熱量才能融化、才能品嚐。
《東京80年代》
這是一部已經完結一段時間的漫畫,
說的是5個大學死黨的故事,
5人裡面曾經產生過2對情侶,
藉著故事中數對情侶的境遇呈現當時年輕人的愛情觀,
(那大約是我剛出生不久的年代,但我的一些觀念似乎比他們還要保守~哈!)
故事開始主要是敘述他們精采荒唐的大一生活,
參加所謂的聯誼社團─海鷗社、打工渡假、在早稻田祭主辦迪斯可等,
之後就跳到大四求職、畢業前的關鍵時光,
再來則是以20年後因某個成員去世為契機,
告別式的前一晚~男女主角相約見面的等待過程中,
以男主角為第一人稱來回憶全篇故事的來龍去脈,
最後收回現實~男女主角在死黨的喪禮見面,
後來男主角回到最初暑假打工的島觀光,
最後與一名長髮女子並肩站在海邊~留下一個開放的結局。
看的時候一直會想起一齣數年前的日劇《Orange Days》
雖然我一直沒搞懂片尾曲的歌詞意義,
但這旋律總讓我想起那個熱血的暑假,
為了去亞太而留在台北練習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六樓后座》
六個懷抱夢想的年輕人租下了六樓后座,
卻每晚只顧玩著「真心話大冒險」的遊戲,
(香港人玩很大~還要發誓違背遊戲父母斷手腳)
直到有一天房東一時興起加入遊戲,
這次大家賭很大~六個人各自寫下一個夢想放入可樂瓶內,
Karena 想出一本書
Candy 想找到可以讓她翻出"戀愛"牌的男人
Wing 想出一張唱片
Jean 目標賺到十萬
美顏寶 想找到並報復兒時的初戀女友
Leo 答案就在影片中
約定如果一年後做不到的人就要吃房東的米田共,
但這個事件卻成為推動大家真正努力去實現夢想的動力,
期限達到時,只有2人達到夢想,
Karena也是其中之ㄧ,新書就叫六樓后座。
最上方的引言即是片書序的節錄。
另附上國語版的主題曲、粵語MV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兩部作品都是我在年假期間看完的,
它們的共通點─都是描寫著那些可以盡情揮霍時光的青春歲月,
同時交織著友情與愛情,
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學生時代真的是很珍貴,
雖然沒有過混夜店、大肆翹課這般的荒唐事蹟,
但在時針不斷推著我們前進的生活中,
大概很少人會去回憶課堂上到底學到什麼,
卻會記得那些和稱得上"夥伴"的人們所度過的"甜蜜"時光,
像是籌備園遊會、迎新宿營而奔忙,
為了XX盃球賽或是系際啦啦隊比賽瘋狂練習,
因而流下了許多汗~也留下了許多瘀青及痠痛,
還有在社辦團練、畫著成果展海報~直到被管理員催促才下樓,
中午吃著便當開著開不完的會~在幹部會議、社團會議、報告討論會之間打轉,
我想每個人心底都需要有這麼一個地方,
裡面裝著一段歲月、一些知己,
要有一些讓你只要憶起就能有動力繼續向前走的珍貴片段。
(ㄏㄏ~最好是到老還能拿來"話說當年勇"那種)
我的大三過的算是荒唐吧!
用在課業上的時間比其他任何事似乎都少了很多,
沒被當掉任何一科應該算是萬幸了,
(私心以為是因為我念的是師院呀!記得某友社若社長沒被21都算奇蹟了)
然而大四其實我也過的滿揮霍的,
當時還沒認清自己的腳步該往哪個方向走吧!
因為確定大五要先實習~所以沒有求職的壓力,
也很不上進的沒打算唸研究所~更糟的是根本教甄沒有危機感,
說不上後不後悔~那一年我卸下了一些包袱後確實是過的滿快樂的,
只是看到漫畫中人物求職所遇到的困境還是不免覺得慚愧,
說真的~我正式的應徵應該只有兩次,
很幸運的其中一次有被錄取~只是最後沒去,
或許這就是我始終很難有自信的說出目前我在家裡工作的原因,
總覺得自己似乎不夠上進不夠努力更沒有遠大的夢想,
卻又安於現狀~缺乏改變的勇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