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家裏在大掃除,
常常翻出一些意想不到~塵封記憶的東西,
其中之ㄧ就是這台Nikon FG 傳統單眼相機(SLR)。
看起來好像很新~其實這是整理過的了,
當初整個底片室都發霉了,還不能過片,
查了網路本以為是沒電的關係,換了新電池還是沒有用,
鏡頭也有一塊不知是霉斑還是啥,顏色怪怪的,
開始考慮到底修它有沒有價值?
在看了以下2個網站的介紹後,
覺得還滿值得修看看的~前提是不太貴的話,
後來拿去"標準",
說光圈也掛掉了~只好先放著請他估個價再決定要不要修,
最後花了2千元,還是要回來試才知鏡頭到底會不會影響成像-_-"
先貼個網址:
1.Nikon FG @ louis的生態攝影
http://blog.xuite.net/timlouis/blog/13786778
2.器材評論─滄海遺珠 Nikon FG機身
http://web.cjcu.edu.tw/~jyewang/new_page_6-2-1.ht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沒有上面板主那麼專業,但還是就找過的資料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台相機,
首先來聊聊它的身世,
FG是Nikon在1982推出的入門SLR機種,
算是Nikon EM(1979)的後繼機種,後來又推出的FG-20(1984)則是FG的陽春版
功能當然是比不上在LOMO版很火紅的FM2囉!不過聽說重量也輕多了,
FG是半機械式相機,需要2顆鈕扣式電池的電力來進行測光, (LR44或其他幾款1.5V的)
所以在沒電的情況下只能用M90和B快門這2種的模式,
FM2則完全是機械式的相機,不用擔心電力問題,快門速度等其它功能也比較強大。
但FG也有個聽起來很威的頭銜"第一台擁有P模式(程式曝光)的SLR"
不過我這次只有先用A模式測試看看了,
萬一所需快門與低於安全快門1/30或高於1/1000時,就會發出"嗶嗶聲",
以及快門是以2個LED燈顯示在觀景窗右側~也是這台的兩大特色。
(你沒看錯~20幾年前就有LED燈我也滿驚訝的!)
FG是年紀比我還大的老相機了~當初好像還托親戚飄洋過海帶回來的,
好像是一千美元左右,以當時的匯率約是新台幣 3萬元出頭,
沒想到老爸以前對這種器材也滿捨得花的,
小時候相簿那麼多本不是沒原因的啦!
嗯~以下就來賞圖吧!
原廠皮套,看起來好像很大台~這也有點發霉,就沒救了!
好像也沒得買-_-" (皮套型號應該是CF-17,麻煩有看到在賣的大德告訴我一下)
打開來就是這樣~固定背袋的皮帶脫皮的厲害,根本不敢用背的出去,都是用"捧"的。
再看一次正面玉照~感覺比印象中的龐然大物小太多了,
難道這就是歲月的痕跡(遠目)
特寫一下型號~FG
露背啦!上面熱靴的4點接頭,就是接上閃光燈有TTL功能,
閃光燈與相機連動控制曝光時間、輸出光的量。
後面的插槽聽說是用來放底片資訊的,可能以前一捲很珍貴要拍很久,
怕你忘記感光度是多少。
右側特寫~這是快門桿,扳著它過片感覺跟Rainbow V用齒輪手感很不一樣,"搭"一聲聽來也很痛快,
最右側式計數器,要提醒一下,計數器要到數字1才會開始自動測光,
所以S~1之間就是要憑感覺啦!
靠近中間的小桿子跟小紐~
小桿子是用來關掉嗶嗶聲的,小鈕是切換M90和B塊門時要按的。
左側特寫~轉盤功能有二
1. 調感光度~要把銀色那圈向上拉起再轉~應該是相對應底片吧(?)
2.按下後側小紐~轉整個可以調EV加減光,有到正負2,不過是1/2一格,沒數位那麼精細
還有那有旋轉箭頭的,不知道是不是叫捲片桿,
反正拉起它底片室就會開,裝好底片開始拍會不要亂拉亂轉,
(忘了拍底部~改天補)
搭配的鏡頭是一枚"餅乾鏡",NIKON SERIES E 50mm f/1.8,
光圈1.8~22,最短調焦距離是0.6公尺 (歹勢沒照出來^^")
係低~它是一顆定焦鏡,
根據資料顯示,E系列的鏡頭是屬於AIS類型,
AIS是為了支援快門先決產生的一種鏡頭,
還有個特色是鏡頭上有個凹槽與光圈環連動,機身才能得知測光,
E系列則是為了配合先前提過的Nikon EM而出的平價版
詳情請參考這篇:http://blog.dcview.com/article.php?a=U25UNgdhBDM%253D
我的這顆沒有小耳朵,應該是文中所說的第一代,
(小耳朵應該是指一塊小鐵片,很像槍上的準星)
另外聽說日本國內發行的是NIKON SERIES D 50mm f/1.4 (光圈硬是要比較大)
拆的時候好怕再弄壞它~那個52mm是表示鏡頭直徑,通常是買保護鏡或是一些配備時才想到它。
拆下鏡頭可以看到反光鏡,週邊的一些機關也可看的清楚些,
還有左側是自拍桿,往下旋轉90度後,會開始倒數10秒自拍,
(這也是讓我一驚的功能,感覺以前根本沒用過XD)
右側有兩顆按鈕,
上面那顆是按下直接EV值+2,下面那顆是換鏡頭用的。
鏡頭上有一塊區域很明顯的顏色不同,
老闆的說法是鍍膜最外層脆化了,
不過也有可能是被黴菌吃掉~因為當初也是整個發霉,
還好現在修好後有防潮箱可以放了!
試拍照片就等下一篇吧!